哎呀,刚做完牙龈手术,嘴里还塞着纱布呢? 常明医生总说:“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,术后护理才是真功夫!”牙龈重建手术(比如翻瓣术、切除增生组织或修复萎缩)后,护理不到位可能引发感染、出血甚至愈合延迟。别慌,这份保姆级护理指南,助你顺利度过恢复期!
术后24-48小时是伤口渗血的高风险期。食物温度需严格把控:过热的粥汤可能烫伤创面,冰饮料会刺激血管收缩,均影响愈合。建议选择温凉的流食或半流食,如米粥、鸡蛋羹、豆腐脑,避免用吸管(吸吮动作可能拉扯伤口)。
食物质地上,术后一周内需“以软为纲”。推荐清单:
主食类:烂面条、土豆泥;
蛋白质:清蒸鱼蓉、嫩豆腐;
蔬果:打碎的胡萝卜泥、香蕉。
绝对禁忌辛辣调料(辣椒、芥末)、坚硬食物(坚果、脆骨)、黏性食物(年糕、口香糖),这些都可能撕裂缝线或堆积菌斑。
进食技巧也需调整:小勺慢喂,避免手术侧咀嚼。常明医生常提醒患者:“别贪嘴啃鸡翅,缝线崩了得回来找我缝第二针!”
术后24小时内是凝血关键期,禁止刷牙、漱口或使用牙线,以免冲掉血凝块导致“干槽症”。24小时后可开始分阶段清洁:
漱口:用常温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,紧闭口腔鼓腮数次,让液体自然流过创面(勿大力漱吐);
刷牙:选用软毛牙刷,避开手术区轻刷其他牙面,前3天避免牙膏(摩擦剂可能刺激创面);
牙缝清洁:术后第4天起,用牙线棒横向滑入邻牙间隙垂直提拉(禁止戳刺牙龈)。
错误示范:患者老李术后用电动牙刷猛刷手术区,结果次日缝线脱落出血。常明医生摇头:“您这是给自己做二次手术呢?”
术后72小时内容易出现组织水肿。冰敷是消肿利器:用冰袋裹毛巾贴面颊,每次15分钟、间隔1小时,避免冻伤。身体活动需严控:
拒绝剧烈运动(跑步、健身)、弯腰提重物——这些会升高血压导致创口渗血;
睡觉时垫高枕头,减少面部充血。
熬夜追剧?万万不可! 身体在深度睡眠时释放生长因子加速伤口修复。常明团队追踪病例发现:日均睡眠<6小时的患者,愈合速度比>7小时者慢40%!
药物使用是防感染的核心:
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)按时吃足疗程,不可自行停药;
止痛药(如布洛芬)在饭前服用,避免空腹刺激胃黏膜。
复诊节点需牢记:
术后第3天:拆止血纱布、评估凝血;
术后第7天:检查缝线稳定性;
术后1个月:牙龈附着度检测。
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:
出血持续>2小时(含血丝唾液不算);
肿痛3天后加剧或伴发烧;
创口有黄白色脓液溢出。
牙龈重建并非一劳永逸。日常维护三件套:
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45°斜插龈沟,小幅震颤清除隐蔽菌斑;
牙龈按摩:食指洗净打圈按压牙龈,每日2次促循环;
营养强化:多吃富含维C(猕猴桃、彩椒)和钙质(牛奶、奶酪)的食物,增强结缔组织韧性。
定期专业维护更重要:每3-6个月洗牙去除牙石,每年拍片监测牙槽骨状况。常明医生强调:“护理做十年,牙龈年轻半辈子!”
牙龈重建手术就像一场“龈上马拉松”,常明医生的技术带你起跑,而科学护理才能助你冲过终点。别让一时偷懒辜负了精密的手术——毕竟,谁不想80岁还能啃苹果呢?咬下一口脆甜时,你会感谢今天认真护理的自己!